小麦播种注意事项与产量管理
时间:2025-01-02 关键词: 小麦播种注意事项与产量管理 阅读量: 次
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为单位面积穗数、穗粒数和千粒重。其中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中最重要的因素,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。主茎由于竞争力强,一般都能成穗,分蘖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成穗。在一般生长条件下,冬小麦主茎和冬前早生低位蘖成穗率较高,成为有效分蘖,后生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或基本不成穗,成为无效分蘖,有效分蘖和最高分蘖数的百分比叫分蘖成穗率,是小麦群体的一个重要指标,一般分蘖成穗率为30%~60%。因此,提高分蘖成穗率是冬小麦栽培中夺取高产的重要途径,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措施:
掌握好播种深度对促进小麦分蘖和安全越冬都非常重要。适宜的小麦播种深度一般为3~5cm,并要求下种均匀,深浅一致。在此深度范围内,要掌握早播宜深、晚播宜浅,沙土地宜深、黏土地宜浅,墒情差宜深、墒情好宜浅的原则。原因如下:
水分:在3厘米至5厘米深度,土壤能够保持适量的水分,有助于种子的发芽和初期生长。过浅播种可能导致土壤表层过干,影响种子吸水;过深播种则可能使种子处于土壤中过湿的环境,导致缺氧和腐烂。
温度:土壤表层的温度变化较大,而适中的深度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,有利于种子发芽。
光照:适中的深度可以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种子,防止种子失水。
土壤结构:在3厘米至5厘米深度,土壤的密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,既不太紧密阻碍种子萌发,也不太松散使种子无法扎根。
防鸟兽:较浅的播种容易使种子暴露在外,被鸟兽食用;过深的播种可能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速度。
根系发展:有助于种子发芽后,根系能够迅速扎根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,为后续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。
提高整地质量是减少甚至消除“三籽苗”的有效途径。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精细粉碎2~3遍,长度控制在5cm以下;土壤旋耕或深耕后要耙耱、耢地,全土层破垡,消灭大垡、暗垡和架空垡,做到耕层上虚下实,土面细平,无明暗坷垃。播种前要及时检修播种机,避免堵塞造成播种不匀而出现缺苗或撮子苗影响分蘖的现象,确保一播全苗、苗匀苗壮。
大约11月份进入冬前分蘖盛期,冬前分蘖数一般为麦田总蘖数的70%—80%,冬前分蘖生长早,根系发达,叶面积大,成穗率高,冬前总蘖数是影响麦田产量的重要因素。来春气温达到10℃,进入春季分蘖盛期,分蘖占总分蘖数的20%~30%,进入拔节期,分蘖数量达到最高峰。拔节后弱小分蘖逐渐死亡,分蘖出现两极分化。因此,管理上要根据冬小麦分蘖特性科学施肥。首先要施足底肥。以亩产400-
500kg产量水平的麦田为例,化肥总施用量可按每亩纯氮12~15kg,五氧化二磷8~9kg,氧化钾4~6kg施用。掌握磷、钾肥全部底施,氮肥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%~60%,如缺锌土壤每亩可施硫酸锌1~1.5kg。有条件的地块可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2~3m3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肥能力,提高小麦抗逆能力,实现冬前壮苗,促进分蘖早生快发,提高1~3叶大分蘖的成穗率,夺取高产。其次要追施拔节肥。在分蘖高峰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,施用量为小麦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40%~50%,保壮蘖,促小蘖或中等蘖的生长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
小麦出苗后,及时查苗补苗疏苗,使单株营养面积均匀合理。灌水后越冬期适时镇压、锄划松土,消除表层土壤裂隙,保水保肥,提高地温,确保小麦苗壮蘖壮,安全越冬。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锄划松土,增加地温和土壤通透性,减少水分蒸发,促进根系发育和麦苗早发,进一步促进分蘖的生长和成穗。
水分:在3厘米至5厘米深度,土壤能够保持适量的水分,有助于种子的发芽和初期生长。过浅播种可能导致土壤表层过干,影响种子吸水;过深播种则可能使种子处于土壤中过湿的环境,导致缺氧和腐烂。
温度:土壤表层的温度变化较大,而适中的深度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,有利于种子发芽。
光照:适中的深度可以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种子,防止种子失水。
土壤结构:在3厘米至5厘米深度,土壤的密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,既不太紧密阻碍种子萌发,也不太松散使种子无法扎根。
防鸟兽:较浅的播种容易使种子暴露在外,被鸟兽食用;过深的播种可能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速度。
根系发展:有助于种子发芽后,根系能够迅速扎根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,为后续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。
提高整地质量是减少甚至消除“三籽苗”的有效途径。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精细粉碎2~3遍,长度控制在5cm以下;土壤旋耕或深耕后要耙耱、耢地,全土层破垡,消灭大垡、暗垡和架空垡,做到耕层上虚下实,土面细平,无明暗坷垃。播种前要及时检修播种机,避免堵塞造成播种不匀而出现缺苗或撮子苗影响分蘖的现象,确保一播全苗、苗匀苗壮。
大约11月份进入冬前分蘖盛期,冬前分蘖数一般为麦田总蘖数的70%—80%,冬前分蘖生长早,根系发达,叶面积大,成穗率高,冬前总蘖数是影响麦田产量的重要因素。来春气温达到10℃,进入春季分蘖盛期,分蘖占总分蘖数的20%~30%,进入拔节期,分蘖数量达到最高峰。拔节后弱小分蘖逐渐死亡,分蘖出现两极分化。因此,管理上要根据冬小麦分蘖特性科学施肥。首先要施足底肥。以亩产400-
500kg产量水平的麦田为例,化肥总施用量可按每亩纯氮12~15kg,五氧化二磷8~9kg,氧化钾4~6kg施用。掌握磷、钾肥全部底施,氮肥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%~60%,如缺锌土壤每亩可施硫酸锌1~1.5kg。有条件的地块可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2~3m3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肥能力,提高小麦抗逆能力,实现冬前壮苗,促进分蘖早生快发,提高1~3叶大分蘖的成穗率,夺取高产。其次要追施拔节肥。在分蘖高峰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,施用量为小麦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40%~50%,保壮蘖,促小蘖或中等蘖的生长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
小麦出苗后,及时查苗补苗疏苗,使单株营养面积均匀合理。灌水后越冬期适时镇压、锄划松土,消除表层土壤裂隙,保水保肥,提高地温,确保小麦苗壮蘖壮,安全越冬。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锄划松土,增加地温和土壤通透性,减少水分蒸发,促进根系发育和麦苗早发,进一步促进分蘖的生长和成穗。